阿提哈德航空宣布增开前往葡萄牙及其他夏季旅行热门目的地的航班
他們成長於亞洲科技和工業飛速崛起的時代,他們進入創新投資,一點不奇怪。
[4]片中人的確是羅伯斯,而戴口罩的人則是《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攝影師米爾斯(Doug Mills),但「Grace Bride」誤指他為《霍士新聞》的技工。近日網絡流傳一段來自YouTube頻道「Grace Bride」的影片,指特朗普(Donald Trump)已經接種了沙士冠狀病毒II型(SARS-CoV-II)——引發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病毒——的疫苗。
」由於至今未有正式通過測試、推出市場的疫苗,最後一句引起質疑,不過這其實誤把一個玩笑當成事實。誤讀生物科技公司研發新疫苗的新聞影片提到的另一項「證據」來自《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今年2月20日的報道,內容指生物科技公司Greffex Inc.已研發出針對COVID-19的疫苗,更特別提到報道指在去年9月,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已給了這家公司價值1,890萬美元的合約去製作疫苗。[8]世界衛生組織的文件亦顯示Greffex的疫苗在臨床前(pre-clinical)階段,而非影片所認為的「早已製成」。羅伯斯其後亦於Twitter上強調「現時未有疫苗」及「這(指疫情)不是一場騙局」。[6]Because you asked.....The @USC @lapublichealth study is real - but not yet peer-reviewed. The rest of the exchange was sardonic humor and sarcasm... There is NO vaccine. And it is NOT a hoax.— John Roberts (@johnrobertsFox) April 22, 2020這原本是兩個記者——一個來自《霍士新聞》,另一個來自《紐約時報》——的對話,「Grace Bride」的影片卻扯到特朗普身上,由一句玩笑猜測「特朗普已經接種了疫苗」,並以此解釋他的病毒測試結果為何呈陰性。
[1][2][3]然而這段影片的說法並無根據,而且誤導觀眾。[9]此外,Greffex與NIAID簽訂的合約是跟製作疫苗的技術有關,當初預計可用來發展流感疫苗,並非為沙士冠狀病毒II型而設4. 壓力調節:臨床上經常發現,每到年底的加班潮,或是考試季,門診上過敏族群的症狀就會加劇。
好菌(10~20%):其實就是一般醫師、營養師常推薦大家補充的益生菌菌種,它住在腸胃道除了可以穩定我們腸道黏膜,還會發酵腸胃道裡的葡萄糖、乳糖,讓腸道處於健康的「微酸」狀態。但過敏原較難完整掌握,實際上不太可能隨時隔離所有過敏原,因此過敏依舊可能發生。一旦壞菌做大,它就隨著壞菌作亂。像是以前只會一味地避開過敏原,雖然當下症狀會有所好轉。
保持心情愉快、腸道舒適、飲食健康,才是養出好的腸道菌相、對抗過敏的不二法門。因此心靈平衡,也是過敏族群需要留意的。
但若想針對自身需求改善,則可補充特定的菌來調整。很多人會問到底該補充什麼菌?其實只要好菌,都是不錯的。細菌分派系?「腸道菌相」是什麼? 過去我們認為腸道是腸胃道器官的末端,只負責吸收營養水分、消化食物。特定菌種與特定疾病的關係,部分已經有較多研究證實,有些則還在研究階段。
3. 養成多喝水排尿、固定排便的習慣:環境荷爾蒙與其他污染也對過敏造成影響,需透過尿液和糞便排出這些物質,因此多喝水,勤排尿對於抗敏也相當重要。文:陳欣湄醫師 根據統計,台灣兒童近三分之一為過敏體質,都會區過敏兒比例更是高達六成以上,因此,過敏成為爸媽不可忽視的問題,診間也常見爸媽帶著過敏兒來看診。例如:過敏性鼻炎,可以補充LP、LGG、NCFM等益生菌。這是治療過敏的人或父母常犯的錯誤,嚴格說來並非有錯,但就差了臨門一腳。
2016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撥款約1.2億美元,發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其中也包括了腸道菌的研究。除了養出好的腸道菌相,對抗過敏還可以怎麼做? 養出好的腸道菌相是調整過敏不可忽略的一環,但除了腸道菌相外,日常也須培養以下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
做腸道菌種分析後,才發現是菌相嚴重失衡。而我也替他們高興,因為終於能夠不用時時刻刻擔心過敏的發生。
因此有過敏問題的病人,需要特別重視腸道的健康。中性菌(70%):占腸胃道菌數比例最高,基本上這種菌種沒有好壞之分,但卻是牆頭草──一旦好菌做大,它就變成好的。因為陸續從多種研究發展中發現,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對身體有不同種的好處。但根據越來越多研究指出,腸道健康有可能是人體健康第一道防線,因此,擁有健康、不失衡的腸道菌相,對人體健康是相當重要的。壞菌(10~20%):部分案例會出現「黴菌」、其他怪菌,當這些壞菌過多時,就會佔據好菌的空間,甚至讓佔比最高的中性菌,受影響成不乖的壞菌。2. 補充營養:過敏與免疫系統有密切關係,而腸道住著GALT(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為腸道淋巴組織)的免疫組織,跟淋巴系統也有很大的關聯。
但過一陣子,症狀又開始出現,甚至常常變得更加嚴重。1. 避免過敏原:過敏族群最直覺的反應,不太需要多加解釋。
例如副乾酪乳桿菌(LP)、鼠李糖乳桿菌(LGG)、嗜酸乳桿菌(NCFM),就有非常多相關研究與過敏性鼻炎相關。而厚壁菌門、擬桿菌門則被發現與肥胖相關,甚至連益生菌代謝物短鍊脂肪酸(SCFA),也發現與心血管或代謝症候群有關。
聽起來很簡單?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90%以上的國人,可都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若單就個別症狀處理較難治本,必須要全方面的調整跟改善
某日被通知有「特別接見」,抱起女兒走向大廳,即遭獄卒將她雙手反綁並上手銬,帶往刑場槍決,留下被獄卒強力拉開的幼女「我媽媽不是壞人,你們不要槍斃她。丁窈窕(1927-1956)因被密告涉入「臺南市委會郵電支部案」進入綠島監獄。第25帖則寫夜行貨車從南方運至北部的7-11,而止於第26帖末句「繁星啊/我見你皎皎星芒/點點燦爛是我/昔日枕著的理想主義」,隱喻資本主義的強大力量已使青年工人的理想漸趨稀微。被判刑時身懷六甲,入獄不久臨盆,生下女兒,也一併在牢。
」我對我 自己說…… 對照許立志的詩〈一顆螺絲掉在地上〉:「一顆螺絲掉在地上/在這個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輕輕一響/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在此之前/某個相同的夜晚/有個人掉在地上」,都讓人有天地不仁的傷痛。而有待讀者更加深沉思考的,則是語言之下吳懷晨所欲呈現的眾生之苦與萬有存在的命題。
這樣的傷痛在此章第二節多帖詩作中,更進一步探討受傷者「墜落」的生命意義,第43帖這樣寫: 夜裡,一具人影怵然掉落地 從萬商大樓雲端 從校園圖書館頂樓 筆直降落 每個夜班的日子 都有螺絲 不經心,紛紛墜落地 那聲響溶入地影 大樓的身長就更濃稠了 往黑暗墜落──一貫是萬物生成的命運 在詩中,受到資本主義殘踏的工人許立志之外,也可看到1981年在台大校園離奇死亡的陳文成博士的墜樓身影。曹開此詩直白而具有沉重的對威權統治的嘲諷性,吳懷晨以之為文本,演繹出其後第56至59帖的詩作,寫綠島政治犯因為遭到不人道審訊、刑求與折磨之後,即使開釋也無法重回人生的悲劇,在這幾帖詩作中,他以魔幻語境呈現這些遭受精神磨難的受害者的內在世界:「重回火燒島,終於/見到黑日冕緩緩落入藍色的無垠液體」,「我走入水中緊緊擁抱日虛幻的影/為前塵,我不禁淚滿襟」: 監禁枯井,餓食缺水的時日 就算禁不住哭泣 也會把一顆顆湧出的無影淚珠,瞬即 珍貴地啜飲入喉 這是何等憂傷、何等悲哀的煉獄書寫。
吳懷晨在第Ⅲ章中花了不少篇幅演繹許立志(以及與他一樣的被傷害的無助工人們)的飄零與憂傷,第27帖寫的是已死明心的絕志: 顫巍巍的雙手 我遞出 和世界互握 黑洞龐然之憂傷 將我吸入那一剎 世界與我 飛旋了起來 「時間本是沒有深度的漩渦, 務要 保持瞳仁的平靜。寫綠島政治受害者的憂傷之外,吳懷晨也寫當代資本主義中無助的工人階級的困境。
我讀這詩集,深被貫穿於他的詩作中的人道精神與人權意識感動。「卻如一隻鳥,被擊碎」寫丁窈窕遭槍決的那一刻,更是教人瞠目。在詩中,7-11是常見的場景,吳懷晨寫貨物運送員「薛西弗斯」、店內服務員「夏娃」的動作與身影,大概也有類似陳映真那樣暗諷資本帝國不可擋的心情吧? 而工人的悲傷,在這首組詩中則以中國青年詩人許立志作為模型。陳映真的小說〈夜行貨車〉,發表於1978年,對台灣逐步走向依附美國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提出批判,小說以跨國公司為場景,以公司職員劉小玲的三角戀情為軸線,鋪展出一段故事,結局是「夜行貨車」開向南方的故鄉,寄寓陳映真對資本主義的唾棄。
從第Ⅰ章到第III章的三個章節宛然三個樂章,也猶如戲劇的三幕,幕下有景,場次分明,互為詮解,將來若有可能,這首組詩編為詩劇或歌劇都有可為。此外,他特意融入東西方的神話人物,作為詩中角色,也使本詩諷喻的白色恐怖統治和資本主義帝國有以寄托。
」我不悉吳懷晨此句是否典出於此? 同樣寫綠島,第Ⅲ章第五節直接引用曾關押綠島的政治犯、詩人曹開(1929-1997)的詩〈開釋〉:「當他們得到了開釋/便轉入一家瘋人院/幾個相識的伙伴/都是堅守節操的思想犯/據法醫診斷/老張患了精神分裂症/老李染了狂熱病/老江是夢遊者/當他們得到了釋放/隨即被押入精神病院」。他們的「墜落」,無論是否出於自由意志,背後都蒙著資本與國家機器的黑布。
許立志(1990-2014)是富士康生產線工人,他在2011年到深圳富士康打工,在長時間流水線工作的折磨下,從高樓躍下,就像他的詩所寫「一顆螺絲掉在地上」那樣結束了24歲年輕的生命,死後留下近200首詩篇,被編成遺著詩集《新的一天》。文:向陽 向陽讀吳懷晨詩集《渴飲光流》(上):遙向台灣政治先行者致敬的詩篇 最叫人神傷的,則是以29歲就遭槍決的女性政治犯丁窈窕為本事鋪排的第10帖。